【小学】心理学简答题
1.学生观察力的培养(3级简答)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2)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提出观察具体方法
(3)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培养观察习惯
(4)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出观察报告、日记
(5)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
2.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级简答】
①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②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③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④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3.问题解决的过程(2级简答)
(1)发现问题: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明确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保留关键信息,舍弃无关信息
(3)提出假设:关键阶段
(4)验证假设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级单选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动机
五.、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2级简答】
1.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储备2.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
3发展小学生的言语4.在各科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5.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6.对学生的想象进行积极鼓励
六、根据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1.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
3.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
4.对抑郁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
七.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级单选、简答】
1.连续性与阶段性当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持续发展的累积而出现某种典型的、稳定的、共同性的特征,
2.定向性和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到达成熟的时间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也不尽相同。
4.差异性个体之间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又有千差万别。
八.简述前运算阶段
①早期的信号功能
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③不可逆运算、不守恒④不能够推断事实⑤泛灵论
九.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一级)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5岁
2.自主对羞怯2-3
3.主动对内疚4-5幼儿期(学前期)
4.勤奋对自卑6-11童年期5.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青少年期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十、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条件)(一级)但18上半年已考
1.学习材料的特点——相同要素说。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
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本前提条件。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情境性理论。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两重作用。5.学习策略的水平
6.智力与能力
7.教师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十一促进学生有效的迁移:(一级)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室内测评”
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级)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十三、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一级)
1.依从:表面上接受规范,但实际上内心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2.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
3.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
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十四、(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呈倒U型曲线十五、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个体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审美需要求知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最原始、最低级、最强有力)
十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一级简答)
(1)个人自身行动的成败经验——影响最大对教育启示: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暗示
(4)情绪唤醒
十七学习动机的激发【1级简答】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十八、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二级简答)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b.正确运用变式
c.科学的进行比较
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二十,简述遗忘规律:
遗忘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二十一、影响遗忘的因素【1级单选、简答】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选)
过度学习:学习达到恰能成诵后再继续学习
过度学习程度达50%,学习程度达150%,效果最好
(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
二十二、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1级简答】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有效运用记忆术
(7)适当过度学习
(8)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二十三、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2015上小、2013下中简答)
(1)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
(2)复习方法要合理
(3)复习次数要适宜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二十四、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二级简答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