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策略选择知识点汇编
第一部分综合管理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与师德
考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新课改的教育观
1.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3.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学校与社区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考点·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章教学
考点·课堂导入的类型
类型 | 含义 |
直接导入 | 指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直接导入 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
复习导入 | 指教师通过复习已有知识,从中引出新知识的导入方法。 |
直观导入 | 在新课之前把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板画、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师生借助于直观教具所提供的情景进行自由交谈、操练和表演。 |
问题导入 | 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
实例导入 | 指教师通过讲述生活实例,从而引出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
审题导入 | 指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导入新课的方法。 |
故事导入 | 指教师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导入方法。 |
游戏导入 | 指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 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 |
考点·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1.导入要有针对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
4.导入要有艺术性
考点·课堂提问的类型
提问类型 | 概念 |
回忆提问 | 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回忆提问有复述、认知和选择等形式。 |
理解提问 | 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理解提问有变换、解 释、重组和对比四种类型。 |
应用提问 | 检查学生应用所学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问。 |
分析提问 | 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的提问。 |
综合提问 | 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 等重新组合的提问。 |
评价提问 | 让学生运用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等作出价值判断的提问。 |
考点·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
1.营造对话的气氛
2.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3.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
4.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考点·课堂板书的内容
1.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4.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考点·课堂板书的类型
类型 | 含义 | |
文字板书 |
纲要式 板书 | 指教师以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线索,从而体现教学信息结构体系的板书形式。纲要式板书是最常见的一种板书形式, 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 |
语词式 板书 | 指教师从讲授内容中选择或概括一些关键性的词语,随着教学的进展依次书写到黑板上的板书形式。语词式板书紧扣课文、 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 | |
表格式 板书 | 指教师把讲解过程中提炼出的关键词以表格形式绘制在黑板上 的板书形式。 | |
线索式 板书 | 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教材内容行文线索的板书形式。 |
图画板书 |
示意图 | 指教师借助于图示、图表等示意图,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发 展变化过程以及事物间的关系。一般用于物理、化学教学中。 |
简笔画 | 指教师以最简练的线条来表述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 |
综合式板书 | 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板书形式来表述教学内容。 |
考点·结课的分类
类型 | 含义 |
归纳结课 | 指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是目前中小学最常用 的结课方式。 |
比较结课 | 指教师通过分析和比较使学生掌握新旧知识关系从而结束课堂 教学的方法。 |
活动结课 | 指教师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 |
悬念结课 | 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结课方法。 |
拓展延伸结课 | 指教师把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进行结课的方法。 |
考点·结课的基本要求
1.结课要有针对性
2.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3.结课要简洁明快
4.结课要有趣味性
考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备课: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课的结构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2)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
①根据教学任务可为:传授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和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②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③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3)上好课的具体要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特征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
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等。其中,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笔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2)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考点·课堂管理的原则
1.着眼学生全面发展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考点·课堂管理的方法
1.着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2.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规范
3.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指导
考点·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
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关系
6.与家长合作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第三章德育
考点·常见的品德不良行为
1.小学生常见的不良品德
(1)侵犯性行为
(2)逃避性行为
2.初中生常见的品德心理问题
(1)校园暴力
(2)不服管教
(3)打架行为
(4)恐吓勒索
(5)离家逃学
(6)偷窃
(7)暴虐行为
(8)参加不良组织
3.高中生常见的品德心理问题
(1)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合作精神
(2)关怀品质下降,缺乏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
(3)自律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脆弱
(4)知行不统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考点·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的表现
(1)心理异常:紧张、恐惧、忧虑
(2)行为异常:逃避考试、手抖出汗
2.考试焦虑的矫正
(1)调整期望值,培养良好的个性
(2)端正考试动机,正确评价考试成绩及意义
(3)做好充分的考试准备,形成良好的考试状态
考点·异性交往需遵循的原则
1.适度原则
2.自然原则
考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2.注重自律意识的培养
3.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第四章班级管理
考点·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考点·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管理模式 | 内涵 |
班级常规管理 |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
班级平行管理 |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 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
班级民主管理 |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 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
班级目标管理 |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 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
考点·班级管理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民主性原则
3.自觉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考点·课外活动的内容
1.学科活动
2.科技活动
3.文体活动
4.社会活动
5.游戏活动
6.课外阅读活动
7.主题活动
第五章突发事件与教育机智
考点·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目的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客观性原则
5.启发性原则
6.有效性原则
7.一致性原则
8.冷处理原则
考点·教育机制
1.处理教师自身失误的机智
典型现象:教师将相近字写错;将学生的名字读错;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有误等。
应对策略:读选项找关键词,如遇到教师将责任推到学生、教材、教具上均可以不选。正确的做法是把问题抛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是幽默化解;如果课上无法解决,且不能使用教育机制,可向学生道歉,实事求是,给学生树立榜样,课后再进行解决。
2.处理学生失当行为的机智
(1)成员间的分歧
典型现象:学生在课间打架;因小事争吵,互不相让;学生间相互猜疑。
应对策略:自己要保持沉着冷静,维持好秩序并制止学生的当前行为。安抚好学生的情绪后引导学生回归课堂,课后再进一步处理,如找学生沟通,让学生和解,提升纪律意识。
(2)顶撞
典型现象: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情不听从教师的意见,反而爱找借口甚至出言不逊等。
应对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倾听理解,耐心沟通,以理服人。
(3)恶作剧
典型现象:在黑板上画恶搞老师的漫画;给老师取外号等。
应对策略:沉着冷静,幽默化解。肯定学生的才华,用风趣的语言缓解尴尬。课后可进行自我反思,寻找学生恶作剧的原因,进而处理好师生关系,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第二部分沟通合作能力
考点·与学生的沟通合作
1.关注学生的身心需要
2.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
3.给予学生适当选择权
4.鼓励学生认识个人价值
5.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
6.分享健康的幽默感
考点·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1.换位思考,理解感受
2.安抚倾听,相互信任
3.目标一致,相互合作
4.有效沟通,保持交流
考点·与同事的沟通合作
1.主动配合,团结协作
2.公平竞争,大局为重
3.尊重同事,相互信任
4.谦虚谨慎,彼此学习
考点·与领导的沟通合作
1.服从领导指挥
2.尊重领导权威
3.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